能輔助醫生做精準的脊椎手術、能幫助卒中患者在家做手指精細康復訓練、能輔助醫生進行中醫遠程舌苔診療……以上這些醫療活動,都是由醫療“機器人”完成,聽上去是不是科技感滿滿?
(資料圖)
近日,作為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展示集聚地和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政務接待中心,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文化中心經改造提升后正式開放。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各類“醫療機器人”研發產品亮相一樓大廳,并將常態化展出、演示。其中不乏國內首創的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全球首創的智能3D醫療高速打印系統,以及能夠走進家庭、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機器人等等。
8月16日,紅星新聞記者走進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文化中心,“揭秘”這些醫療機器人的神奇之處。
▲醫療機器人展示
全球首創的智能3D醫療高速打印系統
原材料竟是玉米淀粉
對于3D打印,人們已經不再陌生。而現場展示的這套具有全球首創技術的智能3D醫療高速打印系統,除了效率是傳統3D打印技術的20倍以上的“高速”之外,其特殊之處還有原材料采用了淀粉基材料。
淀粉基材料是一種生物降解性材料,由淀粉材料制成,包括玉米淀粉、米粉等等,可以制成一個堅固的、有機的3D打印模型。這類生物兼容性高分子材料,無毒、無粉塵、無污染、無異味,用以代替傳統骨折后的石膏、高分子夾板、樹脂綁帶固定。
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精創浩達CEO吳文韜介紹說,智能3D醫療高速打印系統,主要是用于外固定支具的3D打印,尤其是針對四肢骨關節的創傷急診和術后固定,比如腕關節、肘關節、指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等?!爸饕菓糜趧搨痹\領域,也是目前唯一用于應急創傷的三類醫療器械?!眳俏捻w強調,這是因為基于此套系統的“高速性”,可以實現患者受傷后經1-2分鐘實時掃描后臺數據推送到打印機,20-30分鐘即可精準打印出固定支具,效率是傳統3D打印技術的20倍以上,尤其能夠幫助急診醫生為患者迅速高效處理患處,患者佩戴輕薄舒適易取戴。
吳文韜介紹說,從今年3月下線,該產品現已經覆蓋到全國15個省份,設備訂單已有150余臺,耗材訂單已超過6噸。
▲國內首創的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
國內首創的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
開啟精準醫療時代
肺癌,因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快速增長,成為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肺結節、早起肺癌,能及時地被“揪出”,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降低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而目前,國內常規開展的CT引導下穿刺活檢,術中需多次CT掃描,穿刺時間久且輻射量大。
“在人工智能的引導下,可以實現對肺結節的一針穿刺到位?!苯浧ご┐淌中g機器人項目的工程師邱夢君解釋說,穿刺手術機器人只需要術前一次CT導入設備后進行術中引導,有效減少輻射劑量,很大程度降低出血、氣胸等并發癥,并且可以幫助醫生精確定位病灶、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并發癥,提高成功率?!巴ㄟ^這套機器人系統,即使在地處偏遠、醫療水平稍低的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也能達到與上級醫院醫生同質化的治療水平。”邱夢君說。
國內首創的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對肺結節進行活檢、消融、粒子治療等經皮微創治療技術將實現智能化,標志著精準醫療時代的到來。
▲全球首創的神經可視化脊柱微創手術導航系統
從提出臨床需求到落地“成型”
僅需半年到一年半時間
作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產業代表,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西部第一批集“產教研”為一體,產業孵化為核心的新型綜合研發機構,也是國內第一個在醫院旗下建立的醫療機器人研究機構,“醫工結合”與“產教融合”在這里得以快速實現。
正是因為與醫院臨床一線的緊密聯系,許多醫療機器人的構思、研發、落地,首先都來自臨床醫生的需求?!拔覀兘拥脚R床醫生的需求后,首先是讓我們的工程師積極回應,研究組的成員與醫生進一步溝通,將想法變成系統、變成原型機,并且盡快推進到臨床實驗中?!比A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院長、四川大學華西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研究員李康解釋說,一個臨床需求,從提出到落地、制作出可投入臨床實驗的原型機,時間僅需要半年到一年半不等。
具有全球最密大陣列觸覺傳感技術的步態與平衡功能訓練評估系統,針對卒中、腦外傷、兒童腦癱病人等運動平衡功能障礙的患者,幫助他們進行評估與訓練;全球首創的神經可視化脊柱微創手術導航系統,用于脊柱微創手術的教學與臨床,AR技術的拓展運用,幫助醫生在術中對周圍神經清晰可見,縮短手術時長一半以上,極大降低手術難度、提高手術精度,大大提高成功率、降低并發癥……
李康表示,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項目,從診斷、治療到后期康復,實現了全鏈條覆蓋。“我們做醫療和機器人相結合,目的就是要把頂級醫院優秀醫生的經驗轉化成機器人產品,相當于將經驗復制到縣域機構,讓縣域醫療機構也有和頂級醫院一樣的診療水平,服務于患者?!崩羁嫡f。
紅星新聞記者 于遵素 攝影報道
編輯 李鈺儀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