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大蔚
編輯|凱旋
【資料圖】
孚能科技8月7日晚間公告,公司擬終止原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高性能動力鋰電池項目”,變更為建設“贛州年產30GWh新能源電池項目(一期)”和“年產30GWh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實施地點分別為贛州和廣州。兩個新項目總投資為43.38億元,擬使用募投資金26.52億元。
變更后的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15GWh三元材料軟包動力電池產能和年產30GWh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一期)15GWh磷酸鐵鋰軟包動力電池產能。
孚能科技表示,募集資金投資項目變更的首要原因是公司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的大幅提升,公司最新SPS(Super Pouch Solution)技術打造的產品具備高性能、低成本、高適配性、對材料體系高度兼容等優勢,比此前原募投項目“高性能動力鋰電池項目”更先進,在續航里程、充電效率、降本增效、適配車型等方面可更好的滿足客戶要求。
但,孚能科技此次項目變更與最近的控股股東變更密不可分。
8月2日,孚能科技公告稱,孚能科技公司控股股東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動人向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廣州工控”)及其所控制的廣州創興新能源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廣州創興”)轉讓合計持有的孚能科技5%股份。此次權益變動完成后,廣州工控集團及其所有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18.641%的股權,公司控股股東或將變更為廣州工控集團。
廣州工控是在廣州市委、市政府關于到2020年完成國有資本85%以上投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要求的背景下,由廣鋼集團、萬寶集團、萬力集團于2019年底聯合重組而成。截至2021年底,廣州工控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分別為1650億元、1820億元,員工數量8萬余人。
在近期剛剛公布的《財富》雜志2023年世界500強榜單上,廣州工控位居第414位,第一次入榜。
公告顯示,廣州工控集團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持股90%、廣東省財政廳持股10%。若此次權益變動完成,孚能科技控股股東或將變更為廣州工控集團,該公司實際控制人或將變更為廣州市人民政府。
對于孚能科技來說,這次控股股東變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躍升,這也直接帶來了它在項目投入上的變動。
01廣州工控入主背后
也許很多人不理解,孚能科技目前在國內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為1.23%,排行榜中僅排名第九,遠遠不如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等其他二線廠商,為何廣州工控會選擇孚能科技入股?
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孚能科技與廣汽集團關系密切。早在2018年,孚能科技就已進入廣汽供應鏈,并在2021年拿下廣汽三菱LE車型項目定點。目前,廣汽集團是孚能科技最重要的客戶之一。孚能科技在2022年財報中表示,公司與廣汽集團開展了多個平臺及車型項目的新合作,并有望拓展到廣汽集團同系車企以及關聯車企。
而新能源汽車產業恰恰是廣州的支柱產業之一,市委曾經多次出臺文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對于孚能科技也是下了“重本”。
去年11月,廣州國資出手包攬了孚能科技1.4億股共33.18億元的定增,國資下屬的廣州工控、廣州產投和廣州創興新能源合計持有孚能科技比例高達11.57%,僅次于實控人的20.06%和中國國新控股的13.36%。
隨后半年,廣州國資不斷“加碼”孚能科技。今年2月1日,孚能科技公告稱,廣州工控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增持上市公司1.1671%股份,增持完成后,廣州工控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廣州工控集團、廣州創興合計持有上市公司總股本的8.8493%。加上這次股份轉讓,廣州工控的持股比例達到了18.641%。
很明顯,廣州國資入主孚能科技,將不僅僅是簡單的財務投資,而是將深度參與到上市公司的日常經營中去,扶植起一個強大的動力電池廠商,也讓孚能科技感受到了“背靠大樹好乘涼”。
比如,關于本次募投項目變更,孚能科技公告表示,關于本次贛州和廣州兩個項目的建設,公司通過與當地政府平臺合作采用“代建廠房”的方式,可以減輕公司的資金壓力,提升項目建設效率。
隨著廣州國資入主孚能科技,以及孚能科技重大項目在廣州的落地,雙方都完成了利益的最大化。
02上市三年仍面臨盈利難題
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從事新能源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及整車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聚焦三元動力電池的電芯、模組和電池包,是全球三元軟包動力電池的領軍企業之一。2020年7月17日,孚能科技在上海交易所上市。
據了解,沖刺IPO時期,孚能科技業績就出現了波動。2017年至2019年,孚能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3.39億元、22.76億元、24.50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0.18億元、-0.78億元、1.31億元。
2022年,孚能科技對奔馳客戶開始大批量供貨,加之廣汽集團等其他客戶采購額亦顯著提升,公司也進入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行列,營收規模大幅提升,主營業務毛利率由-18.16%上升為5.81%。
雖然出貨量位居全球前十,但是孚能科技上市首年就陷入了虧損,上市三年來仍未解決盈利難題。
2020年至2023年一季度,孚能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2億元、35億元、115.88億元、37.35億元,同比增長-54.29%、212.6%、231.8%、144.2%;凈利潤分別為-3.31億元、-9.53億元、-9.27億元、-3.52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5.42億元、-12.63億元、-10.02億元、-3.65億元,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累計虧損25.63億元、31.72億元。
這在動力電池行業來說,是很反常的。尤其2022年,動力電池產業火爆,榜單上的企業幾乎都大賺特賺,今年上半年的半年報也都很亮眼,而孚能科技卻一直走在虧損的路上,還需從自身經營找找原因。
這次有了國資背景廣州工控的入股和加持,孚能科技能否抓住機會,改變連年虧損的狀態,有待觀察。
——END——
原文標題 : 控股股東或變為廣州國資,孚能科技能否扭轉虧損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