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小伙伴們 ,今天給大家科普一個小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接觸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是出自哪個書院_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是誰寫的方面的一些說法,有的小伙伴還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關于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是出自哪個書院_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是誰寫的的相關內容。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是出自哪個書院,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是誰寫的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小飛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資料圖)
1、“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2、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句話是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說的。
3、選自《名聯談趣》里的話。
4、含義: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
5、2、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
6、3、讀書人不僅要讀好書,還要關心國家,關心政治,關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體會世間百態,而不要讀死書。
7、主要成就顧憲成創立了東林書院,并以東林書院為陣地,通過講學、論辯、研討、撰文、出書,對王守仁“心學”及王學末流在道德修養和認識論方面宣揚的種種虛、空、玄的主張和說教進行猛烈的抨擊和批判,從而推動了實學思潮的高漲。
8、顧憲成(1550年-1612年),字叔時,號涇陽,因創辦東林書院而被人尊稱“東林先生”。
9、明代思想家,東林黨領袖。
10、江蘇無錫人,在萬歷八年(1580年)中進士后歷任京官,授戶部主事。
11、明代東林黨人在無錫東林書院的一幅對聯。
12、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名聯談趣》275)。
13、拓展資料:“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
14、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
15、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瑯瑯。
16、 東林書院的石牌坊、泮池、東林精舍、麗澤堂、依庸堂、燕居廟、三公祠、東西長廊、來復齋、尋樂處、心鑒齋、小辨齋、再得草廬、時雨齋、道南祠、東林報功祠等主要建筑,均顯現明清時期布局形制與鼎盛時期風貌。
17、顧憲成曾撰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副心懷遠大抱負之名聯,后被廣為傳誦,成為許多學人、志士的共同心聲和座右銘。
18、此聯現懸于依庸堂內。
19、東林書院創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當時為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嫡傳高弟、知名學者楊時長期講學的地方。
20、后廢。
21、明朝萬歷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東林學者顧憲成等人重興修復并在此聚眾講學,他們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全國學者普遍響應,一時聲名大著。
22、東林書院成為江南地區人文薈萃之區和議論國事的主要輿論中心。
23、參考來源:百度百科網頁鏈接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名聯談趣》275)。
24、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余,往往評議朝政。
25、后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
26、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
27、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
28、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瑯瑯。
29、讀書人不僅要讀好書,還要關心國家,關心政治,關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體會世間百態,而不要讀死書。
30、資料拓展由于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的腐化,一部分在朝官吏、在野的地主士紳及其知識分子等指責朝政腐敗,要求改革。
31、但封建社會的頑固本性當然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于是乎,顧憲成、高攀龍等一批敢于直諫的官吏紛紛被貶回鄉。
32、但他們并未消極隱居,仍“志在世道”,以國家興亡為重。
33、萬歷三十二年(1604),由顧憲成、允成兄弟倡議,修復東林書院,偕同高攀龍、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等聚眾講學,并把讀書、講學和關心國事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34、“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副對聯,就是他們讀書講學而不忘國家安危的真實寫照。
35、風聲雨聲讀書聲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名聯談趣》275)。
36、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余,往往評議朝政。
37、后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
38、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
39、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
40、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瑯瑯。
41、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顧炎武的社會主張,意思是說,民族的存亡,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 關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漢語大詞典》說:“謂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
42、語本清顧炎武《日知錄...因此,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二句意謂對于國家民族的興旺,每個普通人都有責任 成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多年來流行一種說法,認為是顧炎武說的。
43、但出自顧炎武的哪一本書。
44、卻從未有人點明。
45、 劉潔修對顧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檢,僅在《日知錄》卷十三《正始》篇中發現如下一段話: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劉潔修繼續查索,終于在《飲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數千年文明之中國,人民之眾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獸,其誰之恥歟?顧亭林曰:天下興亡,匹夫之賤,與有責焉已耳! (《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論·論幼學》) 今欲國恥之一灑,其在我輩之自新……夫我輩則多矣,欲盡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問他人,問我而已。
46、斯乃真顧亭林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
47、(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劉潔修經過考辨之后,認為按照語言發展運用的實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語意本于顧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語型則出自梁啟超。
48、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名聯談趣》275)。
49、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余,往往評議朝政。
50、后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
51、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
52、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
53、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瑯瑯。
54、岳麓書院 補充: 不好意思 是東林書院“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 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名聯談趣》275)。
55、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余,往往評議朝政。
56、后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
57、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
58、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
59、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瑯瑯。
60、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名聯談趣》275)。
61、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余,往往評議朝政。
62、后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
63、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
64、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
65、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瑯瑯。
今天的內容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