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手機領域,高通驍龍系列芯片,是王者。雖然市場份額不如聯發科,但牢牢占據高端市場,收入是聯發科的好幾倍。
特別是靠著專利,高通牢牢的控制著全球的智能手機廠商,大家都得乖乖的交專利費,誰敢不交,那就是不想賣好手機了,魅族之前的經歷,大家應該都記得。
(資料圖)
而這幾年手機業務發展頂峰之后,高通也思考著轉型,而智能汽車則是高通重點押注的方向之一,靠著自己的芯片基礎,高通推出了智能座艙芯片,推出了自動駕駛芯片。
后來更是推出了“業內首個集成式汽車超算SOC”,名字叫做Snapdragon Ride Flex,高通的想法是用一顆芯片,來替代原來的6顆芯片,實現汽車的中央計算——同時為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通信等能力提供計算支持。
而高通的汽車芯片,在市場上也是大賣,數據顯示,國內最新發布或即將上市的電動車中,“一芯多屏”智能座艙方案中,美國高通的市場份額高達90%,幾乎處于完全壟斷的地位。
比如大家熟悉的,蔚來ET5、蔚來ET7、理想L9、嵐圖夢想家、吉利星越L等等國產車,基本上都使用了高通驍龍SA8155P。
而高通新一代的驍龍SA8285P,工藝更是從7nm升級到了5nm,NPU算力也達到了30TOPS,更是獲得了車企們的歡迎。
這對于國產汽車而言,其實是一個很要命的事情,因為在電動車中,大家認為三大件是三電系統、智能座艙、自動駕駛。
而智能座艙這么依賴高通的芯片,這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情,意味著完全被高通卡著脖子,一旦斷供,后果很嚴重。
同時高通還要推出自動駕駛芯片,甚至中央計算芯片,把智能座艙、自動駕駛一把抓了,一旦高通市場份額高了,那就幾乎處于完全壟斷電動車核心芯片的地位了。
不過好在目前眾多的國產芯片廠商,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覺得電動車再也不能像手機一樣,被高通卡脖子了,所以在智能座艙芯片上也是發力。
華為之前有麒麟990A芯片,后來湖北芯擎科技推出了7nm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還有,芯馳科技發布了X9SP,杰發科技(AutoChips)發布了智能座艙芯片AC8015……
但不得不承認,這些芯片與高通的芯片相比,還是有定差距的,還需要繼續努力,最終實現車載芯片產業的國產化替代。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