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平臺與網約車平臺形成的產業協同,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了樣本,也釋放了新業態就業的巨大潛力。
AI、大數據、互聯網、5G等新技術的應用為靈活就業拓寬了空間。據艾瑞咨詢近期發布的《2022年中國靈活用工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靈活用工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34.9%,創近5年來新高。2023年,靈活用工市場規模將繼續增加至1.4萬億元。
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平臺的飛速發展是催化劑,它催生出源源不斷的新業態,而“互聯網+交通”則是轉型表現最為明顯、影響群體更加廣泛的領域之一。
(資料圖)
以互聯網平臺作為載體,出行服務生態發生了巨大轉變,從創造直接就業崗位、生態催生就業、平臺促進就業等方面拉動就業。此外,技術的迭代更新還會推動新部門和新工種的出現,可持續地創造就業機會,而這不只對個人,還對傳統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傳統交運企業中交出行受益于這種轉型。中交出行董事長王金城曾算過一筆賬:網約車訂單對中交出行整體單量貢獻明顯,僅在深圳一地,就帶動了近3000個就業機會。作為一家深圳本土企業,中交出行于2020年與高德打車合作,正式上線網約車業務,2年間迅速成為傳統交運客單量較高的網約車平臺之一。
另一個典型的案例來自以傳統旅游客運為主營業務的麥巴出行。受疫情影響,麥巴出行業務量下滑,而其與高德合作而拓展的網約車業務提供了新機會。
從行業的特性來看,中交出行和高德優勢互補,而從整個出行產業變遷來看,聚合平臺和出行服務企業的產業協同,為扎根各地的出行服務企業打開了發展空間,不僅強化了城市出行的保障能力,也為區域經濟增添新動力,擴展了各地的就業機會。
在為靈活就業提供空間的同時,聚合平臺也發揮了互聯網平臺“穩定器”的作用,通過提升供需匹配效率,保證就業環境的穩定。聚合平臺為出行服務企業和乘客提供信息撮合服務,一方面,緩解了乘客打車難的問題,另一方面紓解了網約車平臺獲客難的問題。
扎根浙江金華的騰飛出行,從2019年春天開始和高德打車合作,有了聚合平臺的流量加持,騰飛出行實現了從0訂單到數萬訂單的突破,帶動了近5000個就業機會。騰飛出行創始人楊小華說:“目前,我們的月訂單同比增長近20%。從當年瀕臨危機到今天的發展,我們還是更傾向與高德打車這種有鮮明流量優勢的聚合平臺合作,這樣我們可以專注做好出行服務,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充分競爭讓乘客和司機都有了更多的選擇,有利于行業打破壟斷,健康發展。網約車下半場,各地出行領域的創新活力被激發。
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網約車分會會長顧大松認為,網約車聚合平臺的出現,促進了網約車市場的競爭,推動了網約車市場結構的完善,為中小平臺與網約車租賃公司提供了更多選擇。
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網約車分會秘書長殷浩指出,2023年,中國網約出行產業或將在后疫情時代,通過聚合平臺的加持,會有更多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激發對推動行業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力具有重要意義。聚合平臺與網約車平臺形成的產業協同,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了樣本,也釋放了新業態就業的巨大潛力,有效發揮數字化創新的帶動作用,為各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