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蘋果WWDC23大會在北京時間凌晨召開,盡管本次大會亮點頗多,包括推出搭載了M2芯片的MacBook air 15英寸版本、MAC studio以及iOS 17等,不過最令人矚目的依然是蘋果AR眼鏡Vision Pro。AR、VR近年來的發展可謂潮起潮落,在谷歌、微軟等企業早已試水之后,蘋果終于拿出自己的成果,更有聲音稱,這將開啟蘋果下一個十年,而Vision Pro真的能夠肩負起這樣的重任嗎?
高昂的售價
對于Vision Pro而言,最引人注目的或許就是高昂的售價,據介紹,該款產品起售價高達3499美元,換算成人民幣超過2萬元,該產品預計明年初在美國本土開售,而在世界其他地區,開售時間還要更晚。
(相關資料圖)
如今看來,AR已不是全新概念,這一賽道中的產品也已頗為豐富,價格上日漸親民,例如雷鳥推出的AR眼鏡雷鳥Air售價3299元;小米生態鏈推出主打相機功能的“米家眼鏡”,起售價為2499元;Nreal旗下有兩款AR眼鏡,售價進一步低至2299元起;即便是Facebook推出的Oculus,目前其Quest 2的國內售價也不過3400元左右。
蘋果的AR產品究竟貴在何處?用蘋果CEO庫克的話來說,Apple Vision Pro是一款革命性的產品,其性能、沉浸感和功能只有蘋果才能提供。
從產品特性來看,Vision Pro相比市面上同類產品的確有所革新。據了解,Vision Pro首次使用全三維互動界面。主視圖出現在正前方真實的空間背景中。界面和App圖標都有體積、陰影和動態的光線變化反應,用戶可以感受到視覺元素真實的距離感和存在感。用戶可以在空間中縮放App界面,并隨意擺放,多個App可以同時出現,延伸到整個房間。
環境交互方面,蘋果Vision Pro創新的一點是“不見卻可透見”。使用者不會和周圍環境隔絕。Eye Sight功能讓周圍人可以看到使用者的雙眼,選擇完全沉浸模式,鏡片外觀會呈現光影變化,讓對方知道用戶處于雙眼不可見狀態。即便處于完全沉浸模式,當有人在附近時,人物也可以顯示在屏幕上,同時顯示用戶雙眼。
實物的缺席
Vision Pro一經發布,立刻搶走了 MacBook air以及iOS 17的風頭。畢竟近年來蘋果在新品打造上奉行“刀法精準”理念,所謂創新更多是日拱一卒,也被業內戲稱為“擠牙膏”,本次頭顯產品發布后,部分業內觀點稱,這將開啟蘋果下一個十年,甚至令整個消費電子市場迎來二次飛躍。
資深產業觀察家梁振鵬認為,長期以來,頭顯產品的技術難點無非是顯示和交互,這要求高超的動作捕捉技術以及強勁的GPU芯片,此外,續航、重量也是用戶關心的問題,畢竟好的產品能夠適應長時間佩戴需求,而不用頻繁穿戴,令其打破工作、娛樂的氛圍。
專家觀點指出,由于蘋果較為豐富的技術積累,以上痛點在Vision Pro上得到一定程度解決,例如從顯示技術來看,Vision Pro顯示系統使用micro-OLED背板,兩塊背板相加像素能達到2300萬。鏡片解決方案上,Vision Pro使用定制的三鏡式鏡片,保證視頻可以以4K渲染,文字保持銳利。音頻方面,空間音頻系統采用集成的雙驅單元音頻組件,音頻射線追蹤技術可分析空間特征和材質,讓聲音適配房間。
此外,Vision Pro的運算力由兩塊芯片提供,包括M2芯片和最新研發的R1芯片。M2負責計算,R1主要針對實時傳感器的任務處理,也就是體驗方面的數據。要處理12個攝像頭、5個傳感器和6個麥克風采集的數據。正是因為R1的加入,Vision Pro的延遲只有12毫秒。
盡管如此,梁振鵬也談到,市場也不必對蘋果AR頭顯的問世太過激動,畢竟此次發布的“硬傷”便是沒有現場展示,相反Vision Pro的種種效果,更多是靠CG動畫展現出來,要知道當年喬布斯在發布iPhone和MacBook air的時候,均在現場亮出產品,并且還搭配了實際體驗環節,這些令人激動的部分,此次發布會付之闕如。
另有“果粉”對北京商報記者談到:蘋果如期推出AR頭顯本在意料之中,相反看不到Vision Pro實物反而感覺有點失望,此前自己曾設想過庫克頭戴蘋果頭顯在現場和與會者交流,但這一幕并沒有出現。
更有專家指出,無論谷歌還是微軟,其AR產品問世之初無不萬眾矚目,在技術上也亮點頗多,但時至今日,其在商業上的回報并不明顯,更談不上為谷歌、微軟打造出廣闊增長空間,蘋果Vision Pro命運如何也還需進一步觀察。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
責任編輯:Rex_06